各村(社區),鄉直(駐鄉)各單位:
現將調整后《灘營鄉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灘營鄉人民政府
2022年3月29日
抄 報:防城區防汛辦
灘營鄉黨政辦公室 2022年3月29日印發
灘營鄉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由于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為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頒布的地方性法規及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 則
防御山洪災害實行下列原則:
(一) 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的原則;
(二) 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搶、救相結合的原則;
(三)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
二、基本情況
我鄉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690毫米以上,降水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我鄉的地貌類型復雜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境內水系發育,沖刷強烈;加上經濟開發,森林砍伐,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土壤裸露,暴雨突發,洪水、泥沙俱下,迅速匯集成大流量洪峰。
我鄉境內已建成?。ǘ┬鸵陨纤畮?/font>11座,這些水庫在歷次洪水中,通過攔蓄洪水,錯峰削峰,有效的減輕了下游洪災損失。但是,我鄉在防御山洪災害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水利工程防洪標準偏低。二是病險水庫及小山塘仍是我鄉防汛工作的心腹之患。一些小型水庫及小山塘建造于五六十年代,雖已全部進行了壩體加固工程,但乃存在排洪瀉洪安全隱患,危及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三是地質災害隱患多。在汛期特別是在受短時、高強度的降雨過程中,容易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四是有些河流兩岸開山采石挖礦,導致嚴重水土流失,且廢渣棄土大量擠占縮窄河道,影響河道行洪能力,抬高了洪水位。
三、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危險區一般處于河谷、溝口、河灘、陡坡下、低洼處和不穩定的山體下。我鄉各地歷史最高洪水位以下地段及各處地質災害點均劃為危險區。
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的避難場所。各村可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選擇地勢較高、平坦或坡度平緩的地方劃為安全區。
四、組織指揮體系
鄉防汛抗旱指揮部為本鄉的山洪災害防御組織機構,統一領導和組織全鄉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實施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各村也應成立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按照本村山洪災害防御預案,負責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根據山洪災害防御需要抽調指揮部成員成立5個工作組:
(一)監測組:由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水利站、氣象信息員組成,負責監測轄區雨量、水利工程、危險區及溪溝水位,泥石流溝、滑坡點的位移等信息。
(二)信息組:由鄉水利站、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氣象信息員組成,負責對鄉級防指、氣象、水文等部門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預報、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險情等信息,及時為領導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三)轉移組:由鄉黨政辦、鄉人武部、派出所、交警中隊、鄉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中學、中心小學、民政辦組成,負責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及預警通知,做好受威脅群眾按預定的路線和地點轉移的組織工作,負責轉移任務的責任人要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四)調度組:由鄉黨政辦、水利站、人武部、派出所、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組成,負責水利工程的調度運用,搶險人員的調配,調度并管理搶險救災物質、車輛等,負責善后補償與處理等。
(五)保障組:由鄉民政辦、衛生院、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組成,負責臨時轉移群眾的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的組織工作,負責被安置戶原房屋搬遷建設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審批手續的聯系等工作。
五、監測預警
(一)實時監測
指揮部下屬監測組成員單位負責全鄉范圍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的監測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監測,以群測群防為主,專業監測為輔。各村委會、水利站、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中小學應根據災害點的情況,對已確定的重點地質災害點及主要溪河兩岸,要明確防御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將災害監測任務層層落實到單位、村和監測人。各村應制定以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為主要內容的防御方案,健全群防群測體系,發現險情及時做好人員疏散撤離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傷亡。
監測系統的設立:要建立完善鄉—村—組三級監測系統,依靠國土部門地質災害監測網絡及鄉洪水預警報系統及水利、氣象、水文部門的預報,對?。ǘ┬鸵陨纤畮熘鸩浇⑺挥^測井及沉陷位移觀測點進行觀測。采用電話、傳真、鑼鼓號等多種形式進行山洪災害信息通信。
(二)預報預警
1.預報內容:氣象預報、溪河洪水預報、水庫水位預報、泥石流和滑坡預報。氣象預報由氣象信息員發布,溪河洪水預報、水庫水位預報由水利站發布,泥石流和滑坡預報由國土所發布。
2.預警內容:暴雨洪水預報信息;暴雨洪水監測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達到臨界值;水庫及山塘水位監測信息;可能發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監測和預報信息等。
3.預警啟用時機:(1)當接到暴雨天氣預報,相關行政責任人應引起重視。當預報或發生的降雨接近或將超過臨界雨量值時,發布暴雨預警信息;(2)當上游水位急劇上漲,將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立即向下游發布預警信息;(3)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發布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4)水庫及山塘發生潰決性重大險情時立即發布相關信息。
4.預警發布及程序:根據調查、監測、分析,按臨界雨量、水位、山洪災害征兆等發布警報。各地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預警程序和啟用條件。(1)在一般情況下,山洪災害防御預警信號由防汛指揮機構發布,按鄉→村→組→戶的次序進行預警。(2)如遇緊急情況(滑坡、水庫山塘潰壩等)村可直接報告區防汛指揮部和鄉防汛指揮部,并直接發布預警信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預警工作。
5.預警方式: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置預警信號(如電話、手機、短信等)、報警信號(如鑼鼓、報警器等);按照發生山洪災害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確定不同級別預警信號所對應的預警方式。
六、轉移安置
(一)轉移安置
1.根據氣象、水文部門預報當降雨和水位可能達到成災量級時,各村應根據預報可能成災級別確定需要轉移的人員,并通知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到崗到位做好人員轉移工作準備,在災害發生之前及時做好人員轉移工作。
2.轉移原則: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人員后一般人員的原則。轉移責任人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
3.轉移地點路線:對各個易受山洪災害影響的居住點,汛前應擬定好轉移路線、安置地點,汛期必須經常檢查轉移路線、安置地點是否出現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改變路線。轉移地點、路線遵循就近安全原則,轉移路線應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不要順著溪河溝谷上下游、泥石流溝上下游、滑坡的滑動方向轉移,應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的兩側方向轉移,填寫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繪制人員轉移安置圖。
4.制作明白卡、標識卡。轉移之前須將轉移路線、時機、安置地點、責任人等有關信息發放到每戶,制作標識牌,標明安全區、危險區、轉移路線、安置地點等。
5.制定當交通、通訊中斷時,村(組)躲災的應急措施。
(二)轉移安置紀律
轉移工作采取鄉、村、組干部層層包干負責的辦法實施,統一指揮,統一轉移,安全第一?!?/font>
對于特殊人群的轉移安置必須采取專項措施,并派專人負責。
七、搶險救災
(一)搶險救災應急方案
1.災前預報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暴雨預報或監測點出現異常變化時,由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提出有關短期預報和臨災預報,報鄉人民政府批準后及時通知有關村,各村接到通知后應立即將有關信息通報給各組及受山洪災害影響的有關群眾。
2.臨災應急
臨災預報發布后,預報臨災區即進入臨災應急期,鄉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各職能工作小組根據職責分工,進入臨災應急狀態;各監測責任單位和監測人對臨災點范圍采用明顯的預警標志,及時通知和組織臨災區受影響范圍群眾做好人員和財產安全轉移。一旦發生險情,在及時向上一級防汛指揮部門報告的同時,應急搶險隊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緊急情況下可以強制征用和調配車輛、設備、物資等。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體、建筑物等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發生災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有人畜傷亡,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掩埋人畜尸體。對緊急轉移的人員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對災區作好衛生防疫工作。迅速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
3.災后應急
當發生山洪災害時,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派人到現場了解災情,確定災后應急工作規模,命令防災救災應急分隊進入災區進行人員搶救和工程搶救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災情,組織專家進行會商,及時提出災情趨勢意見和防災救災建議;提出合理可行安置災區人員方案和有關生命線工程(如省道)的緊急搶救方案;加密災后監測工作。
(二)職責和分工
鄉防汛指揮部統一指揮和領導組織山洪災害防御工作,成員單位各部門各負其責,按照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和指令,實施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村防汛指揮機構在鄉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具體組織村組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發現異常情況按照本村制定的《山洪災害防御預案》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實施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
鄉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職責:負責全鄉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指導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所在村組做好監測和防治工作。發現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時,按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向上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應充實技術力量,并應當會同水利、氣象等部門加強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動態監測,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加強項目建設及民用住宅的規劃管理,防止在山洪災害易發地段規劃建設,禁止在山洪災害危險區內削坡建房和從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動;要加強對原削坡建房并形成高陡邊坡的民宅的監測和采取防治措施;每年汛期前組織開展對公路沿線的山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監測和治理,在隱患路段設立醒目的警戒牌;在山洪災害發生時,做好防災搶險人員、防災物資及撤離人員的緊急運輸工作;同時負責做好本部門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學校職責:各中小學負責本單位山洪災害防治工作,要建立學校汛期值班制度和校園周邊山洪災害點的巡查、監測制度,加強山洪災害點的監測,在校園周邊山洪災害危險區域要設置警示標志;同時負責做好本部門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鄉財政所職責:籌集山洪災害救災防災經費,統一管理上級及外援救災經費;負責向上級申請救災經費。
鄉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職責:轉移安置受災群眾,解決衣、食、住問題;協助做好搶救、醫治、轉移傷病員等工作;負責災情了解和災后救濟工作。
灘營派出所、交警中隊職責:負責災區安全保衛、消防和交通管制等工作;打擊各種擾亂社會治安的不法行為,保護國家資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職責:監控水庫山洪災害情況、重大水土流失情況、重點農田水利設施山洪災害情況;監測林區的山洪災害情況,布置林區各單位參加救災保障工作;同時負責做好本部門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鄉衛生院職責:部署準備必要的衛生器械、藥品和醫務人員;派遣醫療隊伍到災區防疫、搶救、治病。
氣象信息員職責:應及時通報水文氣象監測資料和降雨時空分布信息。
鄉文化和衛生健康服務中心職責:應加強山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及時播報鄉人民政府的防災工作部署和災害性消息及災情預報等。
當地村民職責:發現山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應當及時報告鄉人民政府或者基層自治組織,服從鄉人民政府指揮,積極參加防災救災搶險工作,及時將人員和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因災需要,臨時調用單位和個人的物質、設施等時,應當服從鄉人民政府的統一安排。
工程建設單位職責:因工程建設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建設單位應當加強山洪災害監測,在山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山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山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山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山洪災害治理工程。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現山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時,應當立即向鄉人民政府或者鄉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
八、保障措施
(一)汛前檢查
汛前,各村和鄉直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對所轄區域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問題登記造冊,及時處理,同時對可能引發山洪災害的工程、區域等安排專人負責防守。
(二)宣傳教育及演練
1.對本預案內的主要內容,要利用會議、廣播、墻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向轄區內每個居民宣傳到位。
2.組織居民熟悉轉移路線及安置方案。
3.適時組織區域內人員開展實戰演練。
(三)防汛紀律
1.各村、鄉直有關單位要加強值班,確保通訊暢通。
2.暴雨天氣,鄉防汛辦和各村主要領導及駐村干部必須在崗,未經批準,不得離崗外出。
3.各村編制落實水庫山塘防汛預案和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4.各水庫管理單位嚴格執行病險水庫山塘控制蓄水,實行一天一巡壩、大雨暴雨天氣24小時巡壩制度。
5.暴雨天氣,山洪災害重點防范區居民做到日不入戶,夜不入睡。
6.山洪災害重點防范區村每年組織開展一次水庫山塘防汛和山洪災害避災演練。
7.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宣傳做到進村、入戶、到人。
8.對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失職、瀆職、脫崗離崗、不聽指揮的,追究相應責任,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四)防汛值班制度
1.汛期(4月1日至9月30日),各村、鄉直有關單位實行晝夜值班,值班室24小時不離人。
2.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忠于職守,熟悉業務,及時處理日常事務。要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汛情緊急時,主要領導要親自值班。
3.積極主動抓好情況搜集和整理,認真做好值班記錄,全方位掌握情況。
4.重要情況及時逐級報告,做到不延時、不誤報、不漏報、不瞞報,并隨時落實和登記處理結果。
5.凡國家防總,省、市、縣委,省、市、縣政府,省、市、縣、鄉防指領導的指示及重要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情況,各有關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上報和下達,不得推諉和拖延。
6.按要求認真完成好各項任務和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五)落實責任制
1.防汛工作行政首長責任制
汛前,鄉指揮部組織召開由鄉領導、機關包村干部、行政村黨政一把手、重點部位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的防汛動員大會,傳達落實上級有關會議精神,部署具體防汛工作。鄉對村、村對重點戶簽訂責任書。
2.“三包、七落實”崗位責任制
(1)“三包”:鄉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黨員包群眾。
鄉領導包村的防汛工作。
村干部包戶,黨員包群眾。每個村至少落實一名村干部負責防汛避險工作;老、幼、病、殘、呆傻、孤寡等特殊群體,每人每戶都落實一名黨員具體負責轉移工作。
(2)“七落實”:落實避險信號、轉移路線、避險地點、避雨棚(場所)、搶險隊伍、提前轉移人員、報警人員。
汛前,每個村對每一戶由誰負責、轉移到哪兒、怎么走、什么信號、由誰發布等都要一一明確,落實到人。遇到緊急情況,確保群眾安全有序轉移。
3.各村相應做好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文件下載:
關聯文件: